泰山石敢当文化节组委会讯(记者 刘璞)
台湾画家、香港浸会大学美术系教授卓有瑞女士,在首届泰山石敢当文化节研讨会上提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它扎根于不同社区及群体并世代相传。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及生命力,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的一条纽带。
-------------------------------------------------------------------------------------------------------------------------------------------------------------
泰山石敢当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的一条纽带
泰山石敢当文化研讨会 — 台湾画家、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系教授 卓有瑞
泰山石敢當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文化節是第25屆泰山國際登山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主辦方還邀請國內著名民間文藝家、民俗學者、泰山學院等有關專家,就石敢當崇拜的形成、源流、發展,在全國及世界各地的影響及最新考古發現進行研討,有幸参加了這盛會,並上泰山「一覽眾山小」。
中國古代祖先們利用簡易風水地理的觀念,在交通與科技都不發達的年代中,提出了山川地勢的圖形,並創造了包含天文與地理知識的羅經,指出一個隱藏著牢不可破的脈絡和定理,這就是初步景觀的理論。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用於辟邪的石碑, 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造形,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其真正含義應當解釋為「蓋即石可當沖也 」,即靈石可以避邪厭殃抵當一切,明清以後,用「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鎮宅或鎮巷陌橋道之要衝頗為盛行,是古代靈石崇拜之遺俗,其作用無論在何處,主要是避邪退殃。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在唐代以前,「石敢當」一直作為建築物的奠基器物,唐以後,其功能從「鎮宅」轉變為「辟邪」、「化煞」。據宋人施清臣《續古叢編》記載,當時南方街鎮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當」,以壓制「邪氣」和化解「沖煞」 ,至南宋末年「石敢當」已完全轉變為「辟邪物」,使用地點也擴大至河岸、橋頭、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蓋至「鎮百鬼、壓災殃、止風邪」等。
從明代開始,「石敢當」習俗與東嶽泰山崇拜緊密結合,由「石敢當」發展到「泰山石敢當」,泰山是中國的名山,歷朝歷代皇帝封禪拜山之地,自古以來,有「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石敢當」習俗和中國人「魂歸泰山」的信仰結合在一起,「石敢當」之上加上「泰山」二字,使「石敢當」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借神聖的泰山以增其威力,後「泰山石敢當」習俗以山東泰安地區為中心,迅速擴展到全國及世界各地。
由香港飛南京,會了曉雲及張紅教授後,隔日一起乘坐動車到泰安,入住泰安賓館,主辦單位熱情招待,而整個活動安排緊凑而豐富,除研討會外,還有泰山石敢當圖片資料書畫展,民間工藝品展,石敢當山東梆子戲、皮影戲、動漫片及民間歌舞的演出,對泰山石敢當這傳統習俗文化有深入的演義及推廣!
泰山石敢當所表現的「吉祥平安文化」體現了人們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源於先民對勞動工具和生產經驗的崇拜,深植於民間歷經千年而不絕,並與各地的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結合,紮根於不同社區及群體並世代相傳,為中國廣大地區和眾多民族所認同,並遠播海外,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延續性及生命力,也成了凝聚全球華人情感的一條紐帶。
卓有瑞简历:卓有瑞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师大美术系毕业,首位以幻灯机辅助绘画,七十年代初以《香蕉系列》轰动当时的保守社会,1976年赴美取得纽约州立大学艺术硕士。后旅居纽约市,于婚姻工作养家之余持续创作,成为纽约OK Harris画廊的代理画家,多年来在美国、台湾、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举办展览。行迹走遍美洲、西东欧、东南北亚,及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各地。作品为香港、台湾三大美术馆与海内外收藏家典藏。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