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院简介 敢当新闻 敢当文化 敢当论坛 敢当文艺 博物馆 文创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敢当论坛
亦云泰山石敢当
添加时间: 2013-06-18    作者:    来源:   

 亦云泰山石敢当
                                     李 传 瑞

    在我国,从北方的山东、河南、河北,西北的陕西、甘肃,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往南远到福建、广东,甚至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在广袤的乡野农村,许多民居外面朝街墙壁的上方,都端端正正地镶嵌着一块石头,上面雕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字。

    假如你询问房屋的主人,这五个字包含着什么意思?他们很多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多也就是含混地回答,说是保平安的意思。其实,这也就足够了。因为他已经说明了事情的本意:“泰山石敢当”的含义,就是凭借泰山的无可比拟的威望和灵性,镇妖避邪,逢凶化吉,保一家或一方平安的意思。

   “石敢当”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特有的一种灵石崇拜现象,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广大地区甚至海内外的一种民间俗信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有不少精辟论述,我的一些见解,不过是人云亦云。现主要就“泰山石敢当”的“当”字谈两点粗浅认识。一是谈泰山当之无愧的被选择,二是谈大力弘扬当仁不让的大无畏精神,也就是谈当代人的责任意识。

    先说泰山当之无愧地被选择。敢当,一般是指人的作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意味着这个人深孚众望,智勇双全,勇于和敢于负责任,并且能够承担起责任。

     石敢当,也就是说一块石头敢于担当某种责任。这就把石头拟人化了(实际上是拟神化了)。那这块石头就绝非一般的石头,它必须来自一座充满神奇力量的山岳,具备所代表之山的特殊品质和条件。如此看来,泰山石敢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就是泰山的缩影和代表。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的山岳如此之多,为什么独有泰山享此殊荣?而别的山岳就不可以?
据史料载,“石敢当”崇拜源于汉代,从明、清开始,才逐步演绎为“泰山石敢当”。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前后,从未有别的什么山冠名于石敢当之上,而唯有泰山堂而皇之地冠名于此。可以说,“泰山石敢当”这个称号具有独特的唯一性。

    我们的祖先选择能庇护自己平安的神圣之山,起码会考虑两个主要条件,第一个是此山必须高大,只有高大才更接近众神汇聚的天堂,才有权威,有力量,才能降伏妖魔;第二个就是此山必须有关于它的神奇传说和虔诚崇拜,而具备这一条件,就需要山龄古老,因为越古老,才越可能衍生出丰富传奇的异闻传说。

那么,泰山是不是具备这些条件呢?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搜集了一组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山岳的相关资料(这里所列举的山,都是一些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人群居住、文化发达地区的山,所以,相对边远的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因为古时候那里交通闭塞,人迹罕至,文明欠发达,就没有拿来做比较参照)。
在同属五岳的山中,泰山主峰的海拔高度为1545米,西岳华山为1997米,北岳恒山为2017米,南岳衡山为1512米,中岳嵩山为1440米,也就是说,在五岳中,泰山的海拔高度排在第三位,恰好居于中间位置。

     在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主峰的海拔高度为3058米,普陀山为291 米,峨眉山为3097米,九华山为1342米,泰山与它们相比,高度同样也是处于中间位置。

    道教名山青城山和崂山,其高度分别为1260米和1133米,它们的海拔高度都比泰山稍逊一筹。
还有比较有名的黄山和庐山,高度分别为1840米和1474米。它们一个比泰山高一些,一个比泰山低一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泰山不同于以上山岳,它崛起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大平原一带,突兀挺拔,在人们的视觉和感觉中,就显得格外巍峨险峻。

   再看山的形成年代,也就是山的年龄。

   泰山的形成年代,大约在25亿年前的中生代,而中岳嵩山则形成于35亿年前,比泰山早了10亿年,而其它诸如华山(22亿年)、恒山(5亿年)和衡山(记载不详,大约是20亿年左右)则都比泰山晚了不少。

    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的年龄最多不过25亿年,九华山只有13亿年的岁数,其他二山,则晚得多,有的不过亿年之数甚至更少。

    再其他的如道教发祥地之一的龙虎山也不过只有6亿年,同为道教名山的崂山,则只有不到两亿年。而名闻遐迩的黄山形成于8亿年前,庐山则年轻得多,不过也就是几千万年。
在这些名山中,只有嵩山的形成年代排在泰山前面。

    那么,既然泰山不是我国古代名山中最高、最古老的山,为什么它就成了其中的姣姣者脱颖而出呢?

    首先,它虽然不是最高的,高度却是排在前几名之列,虽然不是最古老的,却仅次于嵩山,排在了第二位,而海拔高度排在泰山前面的山,譬如恒山、华山、峨眉山、五台山和黄山,虽然有了高度,形成年代相对泰山却晚了不少,而形成年代比泰山早的,只有一座嵩山,可它的高度又比泰山低了一些。也就是说,从高度和形成年代两项指标综合衡量,在这些名山中,泰山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就是无庸质疑的事实。

    山的高度,体现了它巍峨的外在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容易征服人们的第一印象;山的形成年代,则表明了它历经沧桑的阅历,更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泰山有了这两大优势,就表明它具备了出类拔萃的基础条件。尽管我们的先民在当时科技水平的局限下,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得到比较科学准确的数据资料,但是以上这两个条件,仅凭视觉、感觉和印象,也是大体可以分辨并得出结论的,因此,泰山也就得到了我们先民的认可,而把它作为了首选目标。

    但是,正如同一个人,仅凭其岁数大和有力量,是不足以令人敬畏信服的。他还必须品行高尚,有超常的威望和信誉。一座山也是如此,除了它的先天因素外,还必须具有后天的优于其他山的品质,而泰山的确就具备了这些品质。这就是后天所赋予它的崇高威望和无可比拟的神通灵性。

    这首先在于先民对泰山的认识。泰山处于古代济水和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它为中心,在方圆相当广阔的范围内以它为最高,古代的思想家、文人、学者,大都产生于历史上的齐、鲁、宋、卫诸国,他们平生所见闻的高山就是泰山,他们著述行文时,往往使用泰山之名,因而使泰山之名传遍天下。后来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以致于泰山成了大山的典型代表,崇高的象征,直到今天还流传着诸如:泰山压顶、重于泰山、安如泰山、泰山鸿毛、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挟泰山以超北海、登泰山而小天下等成语、俗语。

    而在一些古典书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泰山则更是一座神秘的山,是人间通往天堂的桥梁。

  《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道藏《元始上真众仙记》卷四:“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

   《风俗通义.五岳》:“东方泰山……尊曰岱宗。岱者始也,……万物之始,……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

    由以上引文可见,在我国古代人的观念中,泰山是伏羲、黄帝及众神所居住之山,是一座通天之山。

    泰山还具有不同于其它山的神秘意义,它既被看做是天地之中心、众神的天堂,又是幽都,是鬼魂所归的最终场所,它的神祗主宰着人们生死。
《后汉书.乌桓传》谓:“中国人死者魂魄归泰山。”
《博物志》云:“泰山一曰天孙,主招人魂魄,知生命之长短者。”
《风俗通义.正失》云:“俗说:岱宗上有金佳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

     泰山的神奇,不仅令民间敬若神明,连号称天子的皇帝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一个个前来封禅,顶礼膜拜。《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此后,又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等。
 
     帝王家对泰山青睐有加,民间的祭祀拜山活动则更是热闹非凡。譬如,祭拜泰山老奶奶(即女神碧 霞元君)的民间信仰,远远超过了帝王的封禅仪式,经历数百年而不衰。明、清两代,“碧霞元君祠”的朝拜活动,早已超出了泰山及齐鲁大地的范围,遍布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每逢东岳庙会,或者是传说中泰山老奶奶的生日,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拜山进香,进香的队伍男女老幼都有,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晚明散文家张岱在《岱志》中说:“合计入山者,日八九千人,春初日满两万。”可见当时规模之盛。祭拜泰山老奶奶,求她保佑除灾赐福,这种切近的求助心理,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是非常普遍的。因而上下几千年,方圆几千里,泰山老奶奶是最受老百姓欢迎和信赖的神祗。

     再者,泰山又名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长也,所以泰山号称五岳之首,其它四岳仅称岳而已,不能称宗。历史上有作为的所谓天子——皇帝,都趋之若鹜地到泰山封禅,又有谁到过其它四岳去封禅呢?那时候,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甚至北岳恒山,离当时的京都(长安、洛阳、开封等)不是距离更近一些吗?据记载,武则天好像是到中岳嵩山搞过一场类似封禅的举动,但并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而佛教四大名山,在传说或俗信中,只不过是某一位菩萨的一个道场而已,其崇高地位,自然无法与泰山相提并论,至于青城山、黄山、庐山及崂山,则更无法与泰山一较高低了。近年来,有学术专家研究论证后指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就是指泰山。昆仑山在我国神话界的地位,就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山——奥斯匹亚山。虽说这只是一家之言,但的确从某一个角度,说明了泰山在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无可撼动的至尊地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充满神奇色彩的泰山面前,其他的山岳,只得避让趋后了,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前几年,有一次我游览峨眉山,在山前见到一条大标语,上面写着:安全重于泰山。这条标语令我心头为之一震:峨眉山无论就高度还是方圆广阔而言,都远胜于泰山,但却在自己的面前,郑重地以泰山为警示语。这不是非常说明问题吗?泰山在世人的心目中,它的神圣形象,早已远远超出了现实中的那些苍白的数字和平直甚至立体的表象。

     如果把山的形成年代、地理位置和人们对它的崇拜程度,分别比喻为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话,可以说泰山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大因素,其尊严和地位,无可比拟,而作为它的代表和缩影的泰山石,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不是当之无愧、理所当然的了吗?泰山的被选中和一直被认可,从某个角度反映出我们先民选择的智慧和信仰的执着,虽然他们是被保护者,但是,在选择谁、拥戴谁和是否对其长期信奉上,他们还是最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之无愧的称号,不可能靠自封而取得,必须由民众经过比较而赋予,通过鉴定而认可。

    再谈一下大力弘扬当仁不让的无私无畏精神的问题,也就是当代人的责任意识问题。这就涉及到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泰山石敢当现象和这个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和必须认识到,自古以来,平安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家庭和社会,都是摆在非常重要位置的。“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人们恭敬地镶嵌在户外墙壁上,是因为房屋是人们生活居住的最主要的场所。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居所就是家的同义词。居所安全,人生才能得以安全,才会过上平安舒心的生活。有人把温暖和谐的家,比喻为躲避风浪的港湾,而把最不可思议的飞来横祸,比喻为“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表明,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安居乐业的观念和渴望。安全和谐,历来都是劳动人民的迫切愿望和诉求。没有安全保障,其它一切都是空谈。只有人们感到没有威胁,没有后顾之忧,才可能专心生产、工作,从事其它一些活动。在社会构成的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而对于人来说,安全则又是第一位的,因为性命毕竟比其它更重要。所以,理解和帮助人们实现安全这个愿望和理想,乃是当政者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其次,泰山石敢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有它的存在,人们就觉得有安全感。在今天,我们的执政者应该和能够成为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新时代的泰山石敢当。关乎人民群众安全之事,都是头等大事。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无私无畏,勇于负责,关键时刻,当仁不让。只有当仁不让,才可能获得当之无愧的信赖。当然,时代不同了,人民群众不会再把当政者象神一样的迷信和敬奉,那你就要走下神坛,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大力弘扬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再次,当今世界,矛盾错综复杂,在我们国家,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也着实不少,不少地方出现了涉黑团伙和组织,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再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通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药安全问题,等等,令人不胜其忧,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损害。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国家,社会是我们大家的社会,如果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维护社会安定,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份责任。我们不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吗?和谐不会自然产生,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努力。人们常说国泰民安,国泰和民安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可以说,只有国泰民才得以安,反过来也是一样,只有民安,国才可能得以泰。因此,我们都应该发扬“泰山石敢当”当仁不让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勇于担当,义无反顾,为创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华网山东频道9月10日电(记者魏圣曜)“责任、安康、祈福是石敢当这一民间文化的浓缩,如果人们能多些‘敢担当’的精神,或许就敢于扶起跌倒的老人了。”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传瑞9日在山东省泰安市首届泰山石敢当文化节上说。

  据民俗专家介绍,“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经常被刻在农村家庭朝街的砖石上,也有不少城镇居民买来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泰山石摆放在房屋内的显要位置,寓意镇邪除殃、惩恶扬善、祈福安康,这一民俗通行中国南北方。

  参加首届泰山石敢当文化节研讨会的泰山学者周郢表示,“石敢当”的民间传说最早起源于对泰山灵石的崇拜,在汉代有了这一具体称谓;到了唐代,“石敢当”三个字开始被写在或刻在石头之上,初步形成了“镇宅之石”的社会风俗。

  民俗学者认为,作为2006年入选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敢当”在民间信仰中既被看做一种“灵石”,也被看做一位历史传奇人物。“‘石敢当’曾与五代十国时期的猛将石敢、元代大将石珪联系在一起,但更多的是以单打独斗、行侠仗义的民间侠士形象出现。”周郢说。

  北京大学中国节庆研究中心主任邓峰说,从文化节庆的角度考虑,保护、开发石敢当文化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民间机构继续加大努力。但同时,邓峰、李传瑞等专家认为,要创造性地继承,在现实社会弘扬其有益的精髓,让“历史照进现实”。“石敢当精神中‘敢于担当’的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传瑞说。

    李传瑞 , 1947 年生,山东省滨州市人。系中国民协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业务职称为编审 ( 正高职 ) 。

    他曾任《山东文学》杂志编辑,《新聊斋》杂志社长兼主编、编审。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射天狼》、文学作品选集《湖海龙蛇》、论文专著《把握人生的方圆》等。由于成绩突出,其个人事迹和简况先后被选入了《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中国出版人名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世纪专家辞典》等辞书。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泰安市文旅局
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泰山网
中华泰山网

泰山石敢当研究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40407号-1 鲁ICP备19040407号-2  工信部 联系我们
网址:www.sgdbwg.com  邮箱:sgdbwg@163.com 微信公众号:泰山石敢当  
您是第 位访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