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泰山石敢当”崇拜(一)
姚太中
猿站立起来,拿起石块与木棒,开始向猿人的进化,石头可以御敌、狩猎,成了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考古学划分就有了旧石器、新石器乃至局部地区的细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对石头有了特殊的感情,用它制作各种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石头成了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人对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力,产生了敬畏,于是人们开始祭天告地,所谓祭天,就是找个高地,烧堆柴禾,让烟冉冉上升,以达到与天沟通的目的,这就有了所谓的柴望、燎祭。告地,找个平地,埋些当时人们心中的所谓珍贵物,以告地来年再有好收成。祭天告地,不能是集体行动,所以要由部落酋长或当时的巫来做,其他人只能旁观。再发展下去,找个高地,就找到了泰山,于是乎封泰山便产生了。史记中所谓72君王封泰山,就是如此,六国毕,四海一,秦要行封禅大典,始皇帝都不知封禅的礼数如何,虽然他问了当时诸多的学问家,但封禅却成了帝王家的专利。于是代代相传,成为祈求上天庇佑一家天下的大典,封禅成了不折不扣的帝王文化。平民对石头对生产工具的敬畏,则存于平民大众之心,对石头的崇拜,到了文人笔下,就有了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对岩岩,诸家的解释都为石貌,即石头的形状。这还是平民对石崇拜的延伸,到了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了“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石敢当何解,专家众说纷纭,或勇士,或仁人,或武将,说白了,还是生产工具或武器,如:石刀、石镞等。一直到了宋代,出土的唐大历年间的石铭,“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所祈求的是官福民康,一派上下和谐,喜气洋洋的景象。但直到这时,石敢当还未成为泰山的专利。随着宋以后民间对泰山崇拜的提升,石敢当就成了“泰山石敢当”。至于路口、宅居立石敢当,还是人们从半地穴转入地上建筑后以石来牢固房屋基础的孓遗。至于石敢当何以有诸多传形、化身,如石勇士、士大夫、石老人等,对照一下,观音大士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由男士化为女身,且有送子观音,鱼篮观音等72显形,就不难理解我们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好的期望了。今天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建筑旁的泰山石敢当仍是中国人平民集体崇拜祈求平安的一种表现,也成了连接华人情感的一条纽带。